文丨西部菌
北方城市竞争,又有新的变数了。
8月12日,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实施转场运营,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则同步关闭。
胶东机场的启用,是青岛航空史上的重要一笔,和北京大兴、上海浦东、成都天府等机场等级规格一样,它是山东省首座4F级机场。
这一次,青岛抢先济南一步,率先晋级4F机场城市,终于扳回一城。新机场的投运,给青岛守擂“北方第三城”增加了更多筹码。
而青岛、济南、郑州、西安等城市,围绕“北方第三城”的竞争,也是南北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,北方城市吹响反击号角的缩影。
01
青岛启用胶东国际机场有两个看点。
第一是机场等级,为最高的4F级。
目前,内地的4F机场数量不到20个。其中北京和成都是双4F机场,而济南的遥墙国际机场和青岛停用的流亭机场都是4E级。
北方城市中,天津滨海机场为4E级,青岛是北京郑州西安后的第四个4F机场城市,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。
来源:网络
第二是机场的位置,位于青岛胶州市,距离青岛市中心达40公里左右。
不少人吐槽新机场相较于旧机场太远,通勤时间长,打车要超100元,但其实抛开选址环境要求等因素看,这恰恰是青岛以机场辐射青岛全域和周边城市野心的呈现。
距离市中心更远,更靠近潍坊,一来可以带动产业向胶州等外环区域集聚,二来可以更有效辐射到潍坊等胶东经济圈。
青岛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、计划单列市,沿黄省区的出海通道,办过上合峰会,还是国家点名的中国-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,优势叠加明显。
不过,青岛近几年经历了挤水分的阵痛,2018年GDP调减千亿元左右,排名下滑,一度被宁波和无锡超过。
而在省内,山东的强省会战略,为济南提供了包括吞并莱芜在内的强力加持,以至于在国家中心城市推举资格之争上,青岛遗憾败北,只能转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。
所以,抢先建成4F新机场,以机场为纽带,增强在胶东经济圈的影响力,其实也是青岛不甘心掉队、奋起直追的缩影。
02
品牌之都,工匠之城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海尔、海信、青啤、双星、澳柯玛等“五朵金花”横空出世,帮助青岛制造业腾飞,为青岛经济的高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自从2000年赶超大连和沈阳之后,青岛在“北方第三城”的位置上,一直呆了20年。
青岛GDP,来源:网络
然而自身发展状态的下滑,以及郑州、济南、西安等省会城市的快速崛起,给它带来了新挑战。
2019年,曾连续超越烟台、东莞、沈阳、大连的郑州,GDP为11590亿元,只比青岛少151亿元,差距近在咫尺,以至于有媒体喊出了“郑州取代青岛就在眼前”。
但稳居“北方第三城”多年的青岛,显然不甘心就此让位。当时青岛主官这样讲道——从城市竞争的格局上来讲,作为北方第三城,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。
新机场的“起飞”,为青岛带来了更多的可能。那么“北方第三城”的竞争,眼下到底是怎样的格局呢?
根据GDP、人口等经济数据,西部城市做了一个简单的图表。如下:
其实从经济体量看,随着天津挤水,除了北京之外,第二城、第三城的位置,都不是绝对稳固的。
这几个城市中,GDP最高的天津,2020年为14083.73亿元,只领先青岛、郑州2000亿元左右。
而青岛和郑州,相较于济南和西安,也只领先2000亿元左右。
常住人口方面,GDP最低的西安,十年人口增长达到448.6万人,增量仅次于深圳、广州和成都。常住人口总量为1295.3万人,在这几个城市中,仅次于天津。
另外,工业增加值、社消零售总额、资金总量、进出口总额乃至财税收入等,基本都不是遵循GDP的位次从高到低排列,可以说它们是各有千秋。
比如深居西北内陆的西安,虽然进出口规模有限,不到天津的一半,但省会的人口和资金集聚能力不输天津。青岛有经济体量优势,但资金集聚弱于郑州和济南。
所以,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内,天津的“北方第二城”地位,未必会一直稳如磐石;而“北方第三城”的竞争,将很难分出明确的胜负。
03
青岛的努力,以及郑州、济南、西安等城市竞争“北方第三城”的动作,放在全国经济版图的视角下,还有不一样的意义。
众所周知,过去几十年的区域经济发展历程,基本上是一部南方赶超北方的简史。
相较于东西差距,南北方的发展差距不断凸显出来。GDP十强、二十强名单中,北方城市的身影越来越少。
而这种南北超越,尤其是天津、青岛等北方尖子生的掉队,抛开自然地理等层面的因素看,发展观念落差无疑是重要的原因。
来源:国民经略
像杭州发力互联网和数字经济,合肥押注新能源汽车,长沙在新消费领域贡献出了多个国民级的消费品牌,这些案例都是南方城市创新发展的缩影。
但如果留意近两年的区域发展动态,可以发现,面对城市竞争的节节败退,它们也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危险,开始着急了,开始奋起直追。
比如前面提到的青岛,清楚自己“没有退路可言”,自2018年曾发起解放思想大讨论,2019年则对标深圳,派出多名干部前往深圳学习,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风气来自我重塑。
至于郑州、济南、西安等城市,同样没有在北方衰落的标签下随波逐流。
以郑州为例。依托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高铁枢纽网络,郑州找准定位,大力发展临空经济,和富士康深度合作,成为了苹果产品的重要制造产地,十年GDP增幅位居全国前十。
济南成功扩容后,强省会建设不断发力,在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上,更是拿出了《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(2020-2022年)》,包括和郑州都市圈对接合作。
来源:国民经略
至于西安,更不用说。一个历史悠久的内陆古城,在互联网的镜头下,通过大力度的城市建设、营销、人才引进等举措,频繁成为流量中心,吸引大量人口前往落户。
放在北方城市的视角下,它们的努力,是北方第三城、第二城攻守战的折射;而放在南北差距的视角下,则是北方城市的自我救赎和正名。
其实放眼城市发展的宏大历史,洗牌、超越和掉队,几乎是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的剧情,没有谁是常胜将军。
对任何城市来说,一时的掉队不可怕,意识到了掉队,有足够危机意识,并且已经着手改变,那么一切都有可能。